建筑的眼睛 ▎大道至简,看清华第三代实验室建筑的时代设计主张

2019-04-01 作者: 华阳国际编辑部

这个时代

从不缺标新立异的建筑

却难得化繁为简的创作

 

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(二期)

遵循场地内在需求,放眼设计未来发展可能

以一场由内而外的实践

诠释「大道至简」的设计主张

 

 

 

 

简洁形体

致敬场所精神

 

项目位于深圳南山高新科技发展轴上,是校园新科研实验区的起点。

 

 

集合教育、研究、产学研结合及国际交流等功用于一身,建筑从设计之初便致力于打造成开放活跃、鼓励学科交流共享的第三代实验室建筑。

 

 

即便地处核心,建筑也不追逐浮夸炫技的造型,而是遵循场地本来气质,以简洁形体,承袭百年清华「厚德载物」的精神。

 

 

虽简洁其外,却蕴藏丰富内在。在产品研究的指引下,建筑被切分为办公与实验两大功能形体,既不打破现有空间尺度,又合理划分平面功能。

 

 

  

塔楼进一步高低分区,低区临宜人湖滨景观,高区90°旋转将景观面向南,以获得开阔视野,建筑整体形象也更为突出。

 

东南与西北角的两处退让设计,削弱了高层建筑带来的压迫感,让建筑更好融入校园。

 

 

 

此外,立面元素巧妙提取自清华大学百年来的红砖白墙,又与南方气候相适应,建筑的群体风格给人强烈印象,成为代代学子的永久记忆。

 

 

 

开放设计体系

让建筑更有温度

  

在空间设置上,简约有序而开放多元的设计体系,贯穿始终。

 

作为第三代实验室建筑产品,设计引入中部共享空间系统,贯穿起所有科研空间,每三层一单元被赋予不同主题,形成最具活力的社交场所。

 

 

 

让大量科研之外的随意交流、偶遇、娱乐场景在此发生,建筑不再只是紧张工作的场所,而变成更有温度的生活空间。

 

 

流线设计上,设计将延续现有风雨连廊的空间序列,向南延伸出一条新长廊,一面完善沿湖连廊系统,一面将实验楼纳入校园整体系统,便捷日常生活。

 

 

校内三大轴线、四大功能区在此交界,建筑设置底层架空,尽可能释放地面空间,满足大量人流穿越与休闲活动的需求。

 

 

科学灵感源于思维碰撞,设计将地面打造成科学主题广场,让教育、研讨、展览等学术活动在此开展,人们无需进入大楼便能受到科学奥秘的感染。

 

 

 

装配式技术语言

重新定义秩序之美

 

建筑,是科学与美学的结合。为满足科研工作的多变,实现建筑的高度灵活性,设计自方案阶段便结合建造效果一并思考。

模数化设计体系,全新装配式技术,成为设计灵感的最优载体,实现高品质建造下,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相逢。

 

 

零标准层,54个预制构件连接点,构件设计图5倍于常规项目,这无疑是一次建筑技术无人区的探索。

 

 

20余次考察,足迹从深港至大阪,无数次模型预演、材料甄选,280多次施工现场沟通,每一处细节的执着打磨,都在重塑秩序之美。

 

 

在严控立面的同时,设计对应第三代实验室功能需求,形成多种平面组合可能,用大空间应对可变性,更显张弛有度。

 

 

此外,建筑探索性地借助BIM正向设计,实现结构体系、机电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创新设计,最大程度为科研空间创造适应性。

 

 

也正是因为对技术与美的执着,成就了深圳首个应用PC技术的实验室建筑,这也是第一个实现全生命周期BIM设计与应用的高层教育建筑。

 

 

 

一切技艺的控制,出于抽丝剥茧后的至简本质。

 

这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(二期)的建筑哲学实践,也是华阳国际的设计主张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最新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