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交通为设计导向,建造地铁上方的城市生活 ▎港铁天颂

2019-06-28 作者:


“地铁,在过去150余年间为人们带来高效、愉悦的生活体验,也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命力。


2019年,深圳地铁正上演着14条线路,270余公里项目同时在建的罕见景观。这也代表着与其配套的“地铁上盖物业”,正成为这个城市未来建设的一大重点。然而因土地开发条件的复杂性,使得具有艺术性的创作与技术落地如何精准结合,成为建筑师面临的一大挑战。 ”




近年,华阳国际从设计到落地,不断拓展实践边界,以不同的设计角色出现于多个地铁上盖项目中,其中包括:长圳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、港铁天颂、文体公园深云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、松岗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、坪地停车场上盖物业项目、广州地铁萝岗车辆段物业项目等,希望真正通过设计缝合城市孤岛,激活城市土地。


本次介绍华阳国际参与设计的港铁天颂,亦为港铁集团“轨道交通+社区综合发展模式”在内地的首发力作,看创意与技术如何让场地生长出温度。




01

规划布局体系

对话复杂土地条件


当设计要赋予土地形象的时候,必须参询土地原本条件,这就是设计的开始。


港铁天颂,深圳市龙华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的一期工程,位于龙华布龙路与和平路交接处,邻近地铁龙胜站,总用地面积约89410㎡,其中46.3%为车辆段平台区,其余为高度相差7米的白地区。




咽喉区、试车线、检修线、洗车线……作为地铁检修停靠站的车辆段地块,因其复杂功能造成的不规则形态及低荷载承受力,使得占基地过半面积的平台区在规划布局一开始,便需要将住区形象、结构选型、建造落地等多维度因素纳入设计考虑。






面对地块的较大高差,白地区一部分标高抬升至与平台区相接,其抬升空间作为车库使用。


项目整体规划布局在多次结构技术力量的测验研究下,对不同区域预留荷载进行验算,最终决定在平台区分别设置“3层、7层、15层的低密度住宅产品”,并选择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不同结构选型,在结构设计的参与中推进方案生成。





与平台区相比,平面狭长的白地区土地限制较小,因此该地块选择点式布局布置“9栋31-50层高层及超高层住宅产品”,从而减少建筑物的面宽及保持各栋之间的间距,一方面抵消屏风效应,一方面高度错落形成丰富城市天际线。



整体建筑布局确定后,项目中部留出万余平中央景观园林区,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。








02

坡道环绕基地

激活城市孤岛空间



如果说,规划布局让破碎地块开始焕发生命,有效的交通体系建立则充分激活土地活力。


毗邻城市主干道的地铁车辆段平台区,将项目与城市完全割裂。因此车行流线在规划布局基础上,围绕基地外圈设置车行坡道,从城市主干道连接至平台上方,经由长坡爬升,从城市进入住区,生活场景在行进中缓缓展开。





土地复杂性对项目丰富度有着无尽的贡献,这种丰富性同时发生在因基地抬升而产生的车库空间中。


项目在整体标高体系指引下,根据平台区抬升空间尺度不同,分别设置2-4层车库,沿坡道形成4个分层出入口。形成层层叠级退台车库同时,丰富竖向空间层次,方便平台区住户就近停车。




从规划布局到交通连接,坡道的引入,成为激活破碎场地的活力来源。



03

多元人行路径

高品质抵达住区生活



中央园林区、社区商业空间、核心景观轴……多维度的活动场所设置,不仅为社区内提供活动可能,更为城市周边区域带来了活动丰富性。但所谓住区生活丰富性,不只在于公共空间的多样设置,更重视抵达率。


在港铁天颂中,多种人行出入口的设置,正是为住户创造了在城市与住区生活之间穿梭的可能。




经由地铁站或室外大楼梯,人流可直接进入与地铁口统一标高的小区社区商业,在室内购物活动后直接归家。于此同时,公共交通的存在,有效为商业吸引大量外来人流,打造城市空间集聚地。






另一方面,多个人行出入口,分散设置于车辆段平台区的布龙路和龙华和平路上,通过竖向电梯以及风雨连廊,为人们从城市主干道上直接归家提供了多样可能。






对于社区住户来说,中央园林区的设置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最频繁活动的区域。因此,项目交通体系中的坡道、出入口与小区内道路均指向该区域,殊途同归。




港铁天颂,面对交通区位优势和复杂土地的双重条件,从规划、结构到交通,不断将限制转化为设计可能性,真正让轨道基础设施用地上的住区生活获得丰富体验。







项目档案

项目名称:港铁天颂

项目类型:地铁上盖物业/住宅综合体

项目地点:深圳,龙华

用地面积:89,410㎡

总建筑面积:311,687㎡

设计时间:2012

竣工时间:2017

建设单位:港铁集团

设计单位:华阳国际设计集团/梁黄顾建筑设计(深圳)有限公司





最新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