访谈 ▎走进CAN常务董事Stephen Chow 周汉邦的建筑世界

2021-06-09 作者:

编者按

华阳国际20年,坚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品质高品位的建筑作品,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的设计科技企业。在这背后,离不开每一位优秀的建筑师,用原创设计实现建筑理想。

 

2020年,CAN Design Limited成立,成为华阳国际全球化战略落地第一站,方案创作新支点。

 

今天,我们邀请到CAN常务董事Stephen Chow 周汉邦,走进他的建筑世界,聊一聊关于CAN以及创作的那些故事……

 

 
 
Stephen Chow
周汉邦
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
CAN常务董事
香港注册建筑师
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理事会荣誉会员

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

 

教育经历
香港大学
建筑学硕士(卓越)
建筑学文学学士(荣誉)
 
职业经历
CAN Design Limited
Benoy Limited 
Ronald Lu &Partners (HK) Ltd.
Wong & OuyangArchitectures & Engineers Ltd.
客席评审 - 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大学
室內设计课程导师 - 香港知专设计学院
外部评估顾问 - 香港知专设计学院
 
邮箱
stephen.chow@can.hk

 

 
 

 
 
 
01.
 
我们希望立足世界又融入本土文化

 

 

Q1.作为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、方案带头人,您如何理解“CAN是华阳国际打造世界方案创作中心的重要支点”?

 

StephenCAN从创立以来就非常明确地着眼全球,我想可以从两方面理解这个定位。第一从项目角度,我们不仅仅做中国项目,凭借在全球多个地标项目的设计经验,我们有信心可以逐步拓展东南亚乃至更广泛的国际市场
 

 

第二从团队角度,CAN的高层管理团队全部拥有国际背景,多数曾供职于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,如Benoy, Lead 8, 10 Design等,可确保设计符合世界一流水平。

 

 

 
 
 
Q2.CAN的特色是什么?您将如何规划CAN的发展?
 
StephenCAN的特别之处就是我们极具才能的团队。凭借多年国际一线设计事务所的工作经历,在综合体、TOD、商业塔楼和零售设计方面积累了强大的实践经验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我们不仅经历相似,对设计的认知和追求也保持一致,希望创造一个更灵活、适应性强、敢于创新、富有创造力的方案创作公司,可以动态地安排和调整设计进程以便激发创意灵感,从而为客户提供独特且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。

 

CAN的发展,是先从我们的专长入手,进一步强化优势,业务范围涵盖总体规划、建筑设计、室内设计、标识设计,设计领域涵盖企业办公、商业零售、酒店度假、住宅公寓、城市公共建筑、文化建筑等

 

 

未来,我们希望立足世界又融入本土文化,引入国际视野,激发创作活力,挖掘建筑独特性。

 

 
 
 
 
02.
 
“TOD是城市高密度发展下的必然选择,这是我们的机遇
 
 
Q3.作为建筑师,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城市发展?建筑师的机会又在哪里?
 
Stephen中国的城市发展不只在一线城市,很多二线三线城市都在陆续扩张,一个城市要成长,首要是形成便捷可达性强的交通路网,在当前多元一体化的都市发展需求下,枢纽周边开发价值极高,TOD正是城市化高密度发展下的必然选择,对于我们来说,机遇很大。
 
 

在CAN过往的经历里,我们做了许多TOD项目,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策略,可以帮助业主更好地解决问题。成功的TOD设计有三大重点:Function功能无缝混合、Orientation体现方向感、Culture营造特有的文化

 

第一点很好理解,TOD功能异常复杂,需要通过我们系统性的规划设计,梳理出项目本身及其周边的发展需求,同时要理解最终使用者和他们的需求,从而反映到各个功能业态的布局之中,使项目无缝地融为一体。

 

TOD项目作为城市和区域的门户,除了解决基本的功能组织要求,往往被赋予了地标的使命,就是刚刚提到的体现方向感。一方面要让抵达的旅客很快的辨别方向,从而顺利便捷地前往不同的目的;另一方面,也希望凭借建筑形象吸引客流顺利地从城市的不同界面进入项目,这就是我所提到的第二点方向感的体现。

 

作为建筑师我不希望看到千城一面的未来,所以与文化的结合则至关重要。TOD项目作为旅客到达城市或区域的第一印象,在设计中需要充分挖掘项目特点和当地文化,并把这些元素合理的融入在整个场景设计中,旅客抵达建筑,第一眼就能体会到当地的独特之处。

 

因此TOD项目的成功很难复制,要因地制宜地将建筑与文化结合,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。

 

 

 
 
Q4.您在商业项目方面也是经验丰富,在网购成为主流的今天,您认为线下购物中心的竞争力在哪里?
 
Stephen虽然近几年网上购物很火,但实体商业依然会有很好的发展,区别在于过往只是购物,但是现在更要营造体验感通过精致生活、餐饮、冒险、文化等业态的引入,让建筑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,从而体现自己的竞争力

 

 

这同过往的逻辑完全不一样,过往做商业,发展商会根据前期的市场报告,规划好未来将入驻的商户;但现在因为商业竞争大大提高,发展商从选择租户转变为需要通过商业差异化,去吸引优质的租户和顾客,这对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所以我们做设计,不仅仅要听从甲方的要求,更需要结合经验提出更为超前、大胆的商业设想,并为这些前瞻性的商业感念打造相应的空间环境。我们和发展商的沟通也更倾向互动性,通过多次的思维碰撞验证设计思路,一起携手打造精品。

 

比如光大北京中关村城市更新项目,开始时业主倾向做以餐饮为主的购物中心,我们介入后,经过研究发现项目的建筑面积非常大,商业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,如果单靠餐饮业态,很难发展起来。

 

同时我们发现项目存在明显的优势和机会,其地理位置优越,处于北京中关村商圈的核心位置,且建筑顶部建有一个大型城市公园,我们希望充分地利用这些特点,让商业空间跟公园环境融合,因此在商业设计中通过一系列中庭和下沉广场的布置,打破了传统的购物中心形式,使顾客走在建筑里,舒适地享受商业空间旅程的同时并没有改变原本公园的属性,让场所可以做到真正去尊重城市和使用者。

 

我们也希望商业可以结合中关村自有的科技基因,成为国内著名科技企业的展台,所以在主要的商业节点上设置了大型主题店铺,未来可以引入如小米、蔚来汽车、大疆科技等中国科技品牌进驻。

 

光大北京中关村城市更新项目
 
 
 
 
03.
 
“商业建筑的本质是设计与文化、艺术或自然的有机融合”
 
 
Q5.基于当下城市的发展趋势,CAN的设计理念有何独特之处?
 
Stephen20年前商业设计多是以百货公司的形式,把各种品类装进一个盒子商场里,但现在商业市场竞争激烈,而且消费者由于购买力的提升,表现出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,期待不同场景的体验和精致化的生活方式。如果在设计中只从购买行为的角度出发,去打造建筑是远远不够的,要求我们加入新的想法和元素。在公司成立时,我们提炼了以往经验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元素,Culture(文化)、Art(艺术)、Nature(自然)来命名CAN,是希望它们能成为我们创作的核心理念并与我们的工作室融为一体。文化,艺术和自然深深植根于设计的语境中,创造出有意义、引人入胜且商业成功的目的地,也正是我们创立CAN的独有演绎。

 

非常巧合的是,在CAN成立之后,我们接连中标的几个项目,也正好与这几点契合。刚才提到的中关村项目,引入了Nature(自然)的元素,跟公园更多联系;杭州的K11项目,受发展商风格的影响,我们希望借助商业让人们可以更沉浸式地体验和欣赏Art(艺术)。

 

重庆万华悦来TOD项目,就是融入Culture(文化)设计理念,项目处在重庆,地理环境很特别,用地内存在很大的水平高差,我们就想把重庆山高谷深、沟壑纵横的地理文化特点带入建筑中。有别于商业街,在空间规划上使用了打造Village的手法,在Village的中心通过一条多维度的螺旋坡道连接几个地块,将四周的商业建筑无缝串联以打通人流动线。我们提出“山水生活,探索之旅”的独特文化主题,针对多元化的生活消费设计“林”、“川”、“山”、“原”、“霄”五大主题场景,营造丰富的体验之旅;主题建筑的设计非常有造型感,未来有望成为区域商业的标杆,和网红打卡点。

 

重庆万华悦来TOD项目
 
 
 
Q6.从业这么多年,哪个项目集中体现了您一直坚持的设计哲学?
 
 

Stephen我一直觉得,商业是表达人对于一个城市的看法,本质一定要与生活有关,与文化有关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持一定要充分理解当地文化之后,再做设计。

 

两年前,我在东京做涩谷PARCO项目,PARCO百货公司已经开业了20多年,一度被视为“涩谷时尚代名词”,业主希望适应时代的发展,商场将在原址重建后再推出市场。项目地块面积小,但是甲方对商业面积需求很高,坦白说建筑设计很难跳出盒子的造型,而把所有功能填进去。

 

项目周边是代代木公园--东京最大的公园之一,这让我们有了一些新想法,如果人在逛街购物时,可以看到整个公园的景观,是不是更有趣。设计创意就像削苹果一样,我们把建筑的外立面螺旋式剖开,一条室外步行坡道从首层随着外立面的造型一路延伸通往顶层平台。沿着户外动线,顾客既可直接来到屋顶欣赏代代木公园的景观,也可以边走边逛,便捷的进入各个楼层的商业空间,形成全首层效果,还可以给坡道旁边的商业带来室外的空间平台和空间感,很适合特色的餐饮,让整个旅程充满了新鲜的体验。

 

 

涩谷东京PARCO©Benoy

 

通过这个项目,我想表达设计当然是很主观的,但作为设计师,我希望可以深入提取各地特有的文化放在设计里,让建筑跟城市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,从而打造独一无二的商业中心。

 

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设计过程,往往从设计之日到完工开业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。所以我经常鼓励我们的建筑师去前瞻性的思考,需要有信心让我们的设计作品在五年后开业时还可以引领潮流,激励自己不断突破。

 
 
 

Q7.您还负责了一些产业园项目,比如阿里巴巴总部,您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园建筑有哪些趋势?

 

Stephen在之前的公司,我作为主创建筑师赢得了阿里巴巴南京园区的国际竞赛,项目整体体量超过85万平方米,由5座办公楼、企业总部、13万平米的购物中心、HUB多功能活动空间和公寓组成。

 

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中,我认为建筑师需要不仅仅从建筑角度考虑,更要去理解数码世界的文化及其背后的思维逻辑,并将其反应到建筑设计中

 

在阿里巴巴项目中,我们就突破了客户的预期,将阿里巴巴智慧互联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。通过巧妙布置连桥与建筑的关系,将整个项目各地块有机的连接起来,突破场地的限制。

 

阿里巴巴江苏总部,©Benoy
 
 
 

 

04.
 
“一个好的建筑师,观察和沟通至关重要”

 

 

Q8.日常生活中您的爱好有哪些,会如何激发创作灵感?

 

Stephen我喜欢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和设计,电影、时尚或者我最近迷上的歌剧演唱。它们与设计的共同之处,在于对美的诠释和细节表达的追求,所以当我头脑风暴和创作的时候,经常会从中提炼参考和设计灵感。

 

 

另外我也喜欢运动,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技术,这与设计很相似,也是关于技术和美。我经常建议年轻的设计师不要局限于建筑,让自己充分的探索不同领域的设计。设计源于生活,也不要让自己止步于一种方式从而最终限制了创造力

 

 
 

 

Q9.怎么定义一个好的建筑师?

 

Stephen观察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。首先是观察,建筑是给人用的,不像画一幅画,画完之后自己觉得好看就行了,做建筑,一定要理解人的需求,所以观察很重要。

 

我相信设计是对日常生活的反思,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场景都可能联系到设计中,成功的关键则是从这些原料中选择恰当的组合加入设计,这与烹饪类似,如果没有挽起袖子下厨,永远不知道能不能做出美味佳肴,如果脱离生活做设计,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建筑、做不了好的建筑师。

 

另一点就是沟通,万事均有相互性,双向的沟通至关重要,尤其是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。所以我从来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可触及的位置,希望通过持续的交流和极大的好奇心帮助客户实现愿景,也帮助自己不断提高。

 

当然,也面对着一种难题,就是过于严格跟随甲方的思路,而限制了设计的想象力,好的建筑师,是需要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

 

最新新闻